查看原文
其他

来稿精选 | 学思维活动课程如何与美丽的语文共融共生

杨帆 思维智汇 2021-12-23

  

—— ——编者按—— ——

今年,全国高中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提到了“思维的发展”。上月在杭州举行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与教学改革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上,来自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杨帆老师以一节融合语文学科知识的学思维活动课程惊艳全场,也充分诠释了何为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事后,杨帆回顾了整节课堂并延伸出新的思考。


文/杨帆        编辑/思维智汇


从初次接触思维型教学理论至今已有四年有余,我和我的同事们自2014年8月作为科技部课题成员校实验班的代课老师,跟随胡卫平教授开始接触“学思维”课程,两年的实验过程和两年多的实践内化,应该说还是积累了大量具有理论支撑的可操作可复制的课堂样貌,尤其对于以语文学科为载体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储备了相当的心得。能将自己最熟悉的学科的美丽与思维之美融合在一起达到再创造,是我目前正在尝试做的事。


在杭州公开课开始前的课堂打磨中,我最终决定将现行《学思维》教材中“对称美”一节与“符号美”一节整合起来,以现场仿写诗歌的形式引领孩子用特殊的方式见证杭州与长安两座城市风格迥异的美丽。


我打算尝试用“宝塔诗”的形式,以“长安八景”与“西湖十景”对景对诗的方式在两座城市之间搭起一道叫作“不忐忑”的彩虹桥,传递知识也传递思维,传递意蕴也传递情感,这是一段注入了我们期许的彩虹桥,我们渴望通过它带着孩子们一起探寻美丽、融合美丽、创造美丽。



这堂课就叫作《美丽的古诗词》


我是这样上的:

课堂过程

我正式的介绍了我自己,我来自大唐长安,初来杭州,临行前被好友告知杭州有美极之处,可否有人为我做导游,一览胜景?我们以诗会友,可否可否?


孩子们俨然间成了城市的主人,正如我所料的,他们很快就把我们的视野带入了秀美清新灵动自然的西湖之境: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几处美景恰恰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排列的,于是我也出示了“长安八景”中的前四景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雁塔晨钟、骊山晚照的图片,询问学生:两个地方的地貌与风格有什么不同。


一生答长安雄浑西湖幽美(确定了诗歌的意境)

我言我自长安来,舟车劳顿,回望故乡,难免伤情,好想念长安啊!


于是投影出示

                                          忆


长安


学生们频频举手,一个女孩子说:我写“忆”西湖,十一黄金周刚刚去过西安,当时也是这种感情,虽然西安很美,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好想念西湖啊。(如果不是一个生成的课堂,这一个答案就会引领学生偏移方向)


我答:才一句就引起共鸣,看来诗歌果然是最深情、最凝练的表达。只是我们写诗之前是交代了哪些有效信息?


一生回答:交代了作者是一个离开长安刚刚来到西湖的诗人。


我言:嗯嗯,你非常敏捷,而且正确。所有的敏捷都是建立在正确基础上的。


一声举手:老师,我要对句“游西湖”


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子举手,我不同意用“游”字,因为就像我们黄金周啊,游人如织,可是都是走马观花,用“赏”字就好多啦,是欣赏的意思。



期间有个小男生回答说那用“观”也很好啊,被其他学生反驳,理由是“观”只动用了视觉没有心理描写,“赏”字能够表达作者对西湖的喜爱。


正当我打算对“游”“赏”“观”进行集体投票的时候,一个女孩子举手:老师,我认为用“赏”字还是不够,赏的时候你还是你自己,景还是景,景再美与你是没有关系的,我会选“品”字,因为“品”在“赏”的基础上又离景近了一步,能够达到人和景的融合。


未等我点评,班里已经响起掌声,很自然的,“品”成为了最终大家所选。


西湖


我言:长安古道,悠悠杳杳,每每回望,油然感叹:古道远


长安

古道远


学生们一时无措,有接连两个答案都被自己否定掉,不能够自圆其说。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四人小组临时组建。


第一小组:我们对句游人醉


另一个小组:对呀,我们也是这个答案!


我言:我需要解释


一生:游人对古道,两个都是名词,远和醉,刚开始拿不准(我的那句敏捷是建立在正确基础上的话确实影响到了他们)


我言:都是主谓关系,没问题


一生:我们也想了一个,但是刚刚商量了,没有“游人醉”好,因为忆长安,回不去才显得古道远,品西湖,太美了才会沉醉。


他们又一次自己做了选择。


西湖

游人醉


我言:此出句简单,长安四景,分别位于古长安城的四个方位,所以出句:


长安

古道远

东西南北


这一次,几乎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对句“春夏秋冬”


我佯装不知为何


一生:苏堤春晓是说西湖苏堤,是每年杭州最早能感受到春天气息的地方,代表春;曲院风荷,荷花盛开必是盛夏,传说夏日暖风一吹,荷花摇曳间不时传出阵阵酒香;平湖秋月据说是中秋赏月最佳去处,代表秋;断桥残雪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奇观,冬天雪一下就融化了,只有断桥上的残留形成了一景,代表冬天。


我言:好个异口同声!诗境在于明了,更在意蕴,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片刻,有两个孩子举手。


一生:我还想对句“堤院湖桥”四个字,我在四景中各取一个字,表示西湖处处是美景。


一生:虽然刚才同学的四个字取得有些道理,但缺乏美感。我想能不能把物放在一起,我对句:“风花雪月”,风是苏堤春风拂柳,花是炎夏荷花盛开,雪是残雪断桥,月是平湖秋月,稍稍调整了一下顺序,不知可不可以?(这个女孩子的答案让在场的学生眼里放光)


我言: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能不能呢?


全班:能!


西湖

游人醉

风花雪月


我言:依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出句该是几个字了呢?


生:五个!


我言:是的,如果依照这个规律,接下来的出句和对句字数每每加一,最终会在黑板上形成两座高塔,犹如长安的大雁塔和西湖的雷峰塔,我们吧这样的诗叫做“宝塔诗”。


我言:出句:华岳隐仙掌


长安

古道远

东西南北

华岳隐仙掌


生答:苏堤(?)春晓


随后他们在“绿”、“报”、“知”与“探”中选择了更为灵动的“探”字。


西湖

游人醉

风花雪月

苏堤探春晓


我言:接下来呢?


【学生总结】



一生:老师会根据刚才所说东西南北的顺序选景来出句,每句加一个字。我们会根据风花雪月的代指来对句,每句加一个字。


我言:你很聪明,那整首诗如果想要对得好,对的句子是美的,我们总结一下都要注意什么呢?


一生:我注意到两首诗中的每一句与前面都是有逻辑联系的,而且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我言很好,在黑板上书写“情感”


一生:我发现字数和这样的书写让整首诗看上去有形式的美感


我心内暗惊,黑板书写“形式”


一生补充:我知道许多古代诗歌都是要唱的,应该在韵律上面会有要求。


我简直大喜过望,言:是的,我们今天做了初步的尝试,随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到韵脚、平仄,要注意到诗与和诗之间有没有做到音韵相配,今天,我们在自己仿诗作诗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也感受了古典文化中精华的美好。依照你们寻找到的这些规律,请你回到班中将你的诗补充完整,因为你不同,所以你的诗有独一无二的可能性。


在随后的拓展环节我又带领学生吟诵陈琴调《木瓜》,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之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随后,赠送了《长安诗歌地图》等小礼物给杭州文海的孩子们,告知他们这些东西都是由我在西安的学生们为他们准备的,传递城市之间的美好,我们一直在延续!


在这节课上,我借助汉语言学科的背景,以学生课堂学写诗歌作为活动载体,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思维和臻美思维。孩子们在仿写诗歌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诗歌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伸手触及诗歌的推敲之美、留白之美,他们寻找规律,概括演绎,类比创造,字字斟酌,他们的呼应和回馈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思维味道和语文味道。

说课结束后,有个孩子来找我:“杨老师,如果那句对春夏秋冬,可以吗?”当然可以,一堂课给孩子带来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我很开心。那么,作为一名已经浸润思维品质培养训练有些时日的一线教师,我也在想,就这样一堂课,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去往杭州前两天最后一次听课评课时,在场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均提出为节省时间也为环节的整体性,学生的整体判断,是否应该把忆长安的宝塔诗全诗直接给出,让学生对句。这一次讲课,我是逐句给出,对景对诗,呈现了细处的思维过程,那么会不会破坏了原诗整体的意蕴?


后来,我又想到一个可能性,倘若我的原诗改动为纺锤诗,是不是就可以在当堂完成创作?而且是不是诗意更明确也更好操作?


长安

古道远

东西南北

华岳隐仙掌

太白盛夏积雪

杳杳晨钟传雁塔

绛红夕照骊山

佛音远江南

望眼欲穿

秋意寒

梦暖


与古代经典诗词相融合,在出句与学生对句时,讲出来源出处,既增强了文化的传承性又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作为思维品质培养坚实载体的功能性。


言有尽而意无穷,我想这正说明了这条路值得探究。这一次的经历,特别像是在两座城市之间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回味有甜有涩。如果再来过可能会规避许多问题,可能对于思维型教学中学科载体的定位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当然不可能再来过,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落下帷幕,我与许许多多参与的一线老师一样,汲取了诸多营养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三尺讲台上。讲台下,是我们要去触碰和引导灵魂的孩子,我想我最大的改变就是会静心思考各种可能性,创设各种可能性,尝试各种可能性。可能性就是弹性,在某一种弹性里,可能就装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就有可能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走向。



我的朋友圈里有人统计中学的好友中有没有谁做到一件除吃饭睡觉等等别人都做的事情外,坚持了十年的事?我仔细地回想了,竟然真的没有。我想,那就把自己做四年的事坚持到十年,把简单有价值的事持续做下去。十年后,我可能依然不是专家,但是有了这样一段时间的积累,我怎么可能没有收获?对未来有好奇,对知识有信赖,对自己有期许,那我们就做吧!


如若我们发现了美,尝试去融合美;传递美,也尝试去创造美。你我也会成为美丽本身,到那个时候,教育也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璀璨吧?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来稿精选 |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数学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

来稿精选 | 人无我有  人有我无——在数学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

来稿精选 | 不做芯片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懂创造的人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